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踢球(怎样才能让家庭条件不好
关于中国足球的现状,有如李玮峰所言:“只有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才能去踢球,而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即便天赋异禀,也只能望球兴叹。”虽然话语刺耳,但却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以中国目前的足球环境来看,培养一位职业球员,从兴趣班起步到成年,没有百万之巨的投入是无法完成的。以我国的收入水平来看,能够承担这一开销的家庭寥寥无几。即便有家庭负担得起,愿意让孩子从事足球运动的也少之又少。这就如同一条无形的鸿沟,阻隔了足球天赋与热爱。有天赋的人苦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而有钱人家又往往不选择让孩子踢足球。以至于有人戏言:“中国的梅西在电子厂打螺丝,中国的C罗在送外卖。”
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破解中国足球的难题成为关键。在此,我斗胆提出一个或许不成熟的建议。
必须重视校园足球。这是打破僵局的基础。通过校园足球,让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能够系统地接触到足球,让他们在运动中培养对足球的热爱,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建立校园足球联赛。这个联赛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比赛日可以邀请家长到现场,为自己的孩子加油助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球场上的拼搏而骄傲。通过这种形式,让那些原本对足球不感兴趣的家长也能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从而支持自己的孩子踢足球。
要大力推行“球探”文化。与西方足球发达国家的球探一样,他们的目标是发掘有天赋的孩子并进行培养。国内的大型俱乐部可以培养自己的球探,让他们在全国各级学生足球联赛中发掘人才。这些球探可以将有足球天赋的学生免费签入俱乐部进行培养,期间学费、比赛费用全免。这样一来,就可以让那些有天赋但没钱的孩子也能踢上足球。学生足球生涯的所有权归俱乐部所有,如果因个人原因退出俱乐部,需要支付相应的培养费。等学生成年后,俱乐部可以通过出售自己培养的球员来获利。
如果以上第三条建议能够顺利实行,那么中国足球的选材难、参与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的足球事业也将迎来崭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