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市人口排名(广东21市人口大数据:深圳净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人口流动状况引人注目。流动人口规模超过5000万,这一数字在全国堪称领先。省内各地市的人口流动状况并不均衡,珠三角地区呈现人口大幅净流入,而粤东西北地区则面临人口净流出。
要理解人口净流入的概念,需关注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当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时,该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状态;反之,则为净流出。
广东省统计局最近发布了2021年广东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广东的21个地市中,有7个的户籍人口超过500万人,其中珠三角地区有两个副省级城市广州和深圳达到这一标准。粤西的湛江和茂名、粤东的揭阳和汕头以及粤北山区的梅州也位列其中。
广州的户籍人口已接近千万大关,按照当前的增长势头,预计很快将成为首个户籍人口突破千万的城市。广州不仅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也对省内其他地市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去年,广州净迁入的户籍人口数达到了226086人,其中省内和省外迁入人数各占一半。
在珠三角地区,除了广州,只有深圳一个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户籍人口超过500万。深圳的户籍人口增长迅速,去年净迁入32万人。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迁入的户籍人口中,省外远多于省内。这也反映出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特性。
尽管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但当前也面临承载力饱和的问题。特别是在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公共设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控制人口规模,深圳对落户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不再直接核准落户。
在人口流动方面,广东有8个城市处于人口净流入状态,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其中深圳的净流入人口超过1100万人,居全国之首。这些城市的户籍人口中有一部分来自外地,但外来常住人口数据仍然大于人口净流入数值。深圳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土著”占比很低,很多户籍人口都是近年来才落户的。除了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的人口净流入也居前列。
广东并非所有城市都呈现人口净流入的状态。事实上,有13个城市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包括粤东西北的12个地市和珠三角的肇庆。这些城市的流出人口大多流向了珠三角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肇庆,虽然紧邻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但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仍然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这也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未来,这些城市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吸引力,以留住本地人才并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对于流入人口较多的珠三角城市来说,如何补齐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的短板,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将成为未来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在广袤的广东大地上,有13个城市面临着人口净流出的现象。其中,茂名、湛江、梅州和揭阳这四个城市的净流出人口尤为突出。据数据显示,茂名市的净流出人口高达205.3万人,湛江也紧随其后,净流出人口达到161.51万人。而位于粤东的揭阳和粤北的梅州,净流出人口规模均超过150万人。粤东的汕尾市人口净流出也逼近百万大关。
近日,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了《汕尾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这份规划揭示了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由于珠三角地区的“虹吸”效应,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汕尾市的人口还将持续流向珠三角地区。这对汕尾市的人口城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挑战。
经济学家彭澎对广东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珠三角地区的极化现象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尤为显著,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都纷纷涌入这一区域。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口外流,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
事实上,应该鼓励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口合理流动。除了流向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外,邻近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也是值得考虑的方向。尤其对于那些以农业、林业、旅游业以及区域特色产业为主的区域来说,合理的人口外流反而能够使得人均拥有的资源更为丰富,从而使人力资源与地域特性更加匹配。这种流动,对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面对人口净流出的现象,我们既要关注流失的人口数量,更要关注人口流动背后的原因和趋势。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原因和趋势,我们才能制定出更为合理的人口发展策略,促进广东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