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刊发《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在体育领域切实推动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时落地见效,发挥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作用”。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之下,总局相关方案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方案中所提出的“加大赛事供给、丰富健身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场馆开放”等一系列举措,对于整个产业,尤其是相关主办方、运营方和参与者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
就在此前一天,也就是7月6日,中国足协召开通气会宣布,中超联赛第二阶段将于8月5日至7日开始,届时将恢复主客场制。由于前述总局文件在7月5日就已下发至相关各厅、司、局,有关直属单位和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相信如果不是有了政策的支撑,因其在社会层面具有的深远影响力,中国足协绝不会在主客场这个关键问题上“越雷池”。
可以说在“组织实践”总局文件方案方面,中国足协又一次走在了前面。目前从搜狐体育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足协并不是独行者。例如:7月7日,以自然岩壁为主题的全国最高规格的攀岩赛事——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官宣将在甘肃省定西市举行;7月8日,吉林省长春市线上线下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举行启动仪式,同日第五届云丘山越野赛正式启动报名、第七届京津冀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蓟州站进行赛道考察规划;7月9日至11日,2022年度中国摩托艇联赛的首站则将在宁夏沙湖景区鸣笛开赛;7月28日至31日,中国场地越野锦标赛平潭站将战……
春江水暖鸭先知,体育总局重磅文件,让沉闷已久的赛事领域重新又喧嚣了起来。
仔细阅读《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就不难发现,实际上国家体育总局在加大赛事供给方面划出了一定的范围,这也为相关业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以最受关注的足球为例,《方案》指出,要“组织开展‘体总杯’全国三大球城市联赛,启动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这与其之前的一系列政策相衔接,仍旧将包括足球在内的大球运动的发力点放在青少年和全民参与的维度,而不仅仅是职业体育范畴。
此外更需业者关注的是,《方案》强调,要“按照‘一赛一审’要求,安全有序恢复线下体育赛事,加大登山、赛艇、帆船、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赛事供给”。其中提到的五大户外运动领域,无疑就是今后政府层面将大力推进的赛事内容。如果说其中马拉松、自行车或还将受制于疫情下人群聚集度的话,那无论是登山、攀岩还是赛艇、摩托艇和帆船,在现阶段下持续推进的各项条件都已经完善。
以前文提到的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为例,本次比赛设有专业组(男、女子难度速度赛)与公开组(男、女子难度速度赛)四大组别,分设预赛与决赛,奖金总额度(税前)高达10万元,其中冠军奖励额度(税前)为1万元,奖金额居于国内同类比赛之首。预计届时将有6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攀岩好手集聚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切磋比试。
赛事规模高、水平高,参赛人员可控、易控,能够满足地方及项目主管部门的各种要求,这是此类赛事的最大特点和亮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甚至具备了中超联赛这样国内顶级大赛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
像中国摩托艇联赛沙湖大奖赛这样的赛事同样如此:大赛参照国际摩托艇运动联合会赛制,执行中国滑水潜水摩托艇运动联合会制定的摩托艇竞赛规则,赛时“短小精悍”,为期三天。其间设置中国方程式(F4)摩托艇竞速赛、坐式水上摩托公开级(RO)竞速赛、坐式水上摩托限制三级(RL3) 竞速赛、坐式水上摩托限制级(RL1) 竞速赛、立式水上摩托公开级(J0)竞速赛、水上飞人赛等经典竞技项目。
此外,在体育总局相关《方案》中提及:要“丰富健身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以此为标尺,现在有更多的赛事变得“更接地气”。应该说,这既是政策指导的效果、也是相关方面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样以中国摩托艇联赛沙湖大奖赛为例,该项赛事就开放了参赛权限,为非专业选手特设新人组坐式水上摩托原厂级(RS3) 竞速赛,使大众爱好者也可参加国家级赛事。“这是本届赛事的创新之举,更是全国性摩托艇赛事的首创,标志着主办方对全民参与、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视程度,也将极大地推动大西北水上运动产业的发展,”赛事方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说到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其实越野、路跑等项目在这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像将于2022年9月24日、25日山西省临汾市国家5A级景区云丘山举办的第五届云丘山越野赛就设有四个组别,除了DTY 99公里组、MTY 50公里组、ETY 25公里组外还有约3公里的亲子定向组,赛事总奖金额度达到50万,既可以满足专业选手的参赛需求,也能让家庭享受“同乐乐”的愉悦。
必须指出的是,在《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中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一项内容就是对于“深化融合发展”的重点提及。毕竟现在“跨界跨圈”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在竞训领域总局提出过“跨界跨项”,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在产业和赛事组织领域,跨界的可选择内容将更多、体育人迈出的步伐也将更大。
《方案》中提及:要“推动体卫融合、加快体教融合、深化体旅融合”,其中体旅融合,无疑对各个地方政府最有吸引力,毕竟赛事对于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提升知名度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找对“点”。
仍旧以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举行的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为例,该项赛事所打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就是:目前国内唯一以“自然岩壁”为主题的国家级攀岩赛事,精心挑选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形成的险峻山峰和绝美山地风光的旅游景点地作为赛事举办地,是目前国内在自然环境中举办的、竞争最为激烈的攀岩竞赛。也可以说,自然岩壁赛天生就有体育旅游的DNA在内。此次赛事举办地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遮阳山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内,岩壁整体高度近100米,平均坡度85度,岩底地形开阔,被认为是西北地区难得的举办高水平攀岩比赛及各种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
实际上,位于甘肃省中南部的漳县,属于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县内景区山势险峻,林草丰茂,峡谷幽深,溪流潺潺,有着西北地区少见的天坑地缝岩溶地貌,是国内少有的攀岩理想之地,也是甘肃攀岩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早在2005-2012年间,漳县就举办过四届全国攀岩精英赛等多个攀岩比赛,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攀岩爱好者和职业玩家前来参加,并在此常驻训练。
与之相应的是,漳县自身也在坚定不移推进“文旅活县”战略,强调要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旅游资源,坚持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的发展思路,围绕两山、跳出两山、全域谋划、环线支撑,全力打造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并通过成功举办了文化体育旅游冰雪节、长城之源山地自行车赛(漳县贵清山·安门村站)等活动,有力促进了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此次有了国家级高水平、高规格自然岩壁攀岩赛事的“背书”,无疑将助力当地的攀岩运动再上新台阶,为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2022年度中国摩托艇联赛的首站赛事。赛事举办地宁夏沙湖地处贺兰山下、黄河金岸,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42公里。20余平方公里沙漠与40余平方公里水域毗邻而居,让沙湖既有大漠戈壁之雄浑,又有江南水乡之秀美,被誉为“世间少有”的文化旅游胜地。早在两年前,为推动宁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带动宁夏休闲旅游业发展,沙湖旅游度假区在5A级、国家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自治区(省)级头衔,这也使得沙湖创新文旅内容、提档升级已变得刻不容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文旅发展趋势,从而有了宁夏沙湖与中国摩托艇联赛的完美牵手。
此外,在2022中国摩托艇联赛宁夏沙湖大奖赛期间还将同期举办第四届沙湖水上运动文化旅游节,以节赛融合的形式让国家级水上运动赛事与水上运动文化旅游节相得益彰,借助赛事平台,将进一步传播景区和地方旅游的魅力。
赛事相关方,宁夏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侯军就认为:“塞上江南”将沙漠、湖泊、摩托艇这些独有元素组合,与《“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建设水上运动赛事产业集聚区的国家战略要求高度契合,是促进“大沙湖”文体旅融合发展、构建国民水上休闲运动中心的重要举措,将加快沙湖从观光旅游向运动、休闲、度假、影视、康养、健身、时尚产业深度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春新也指出,中国摩托艇联赛沙湖大奖赛,不仅顺应了国内近年来水上运动发展的热潮,更是沙湖进入新时代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滑水潜水摩托艇运动联合会重点打造的国家级品牌赛事,中国摩托艇联赛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更是举办地提升自身影响力、美誉度、发展文旅产业以及带动全民健身的重要抓手。”
在第五届云丘山越野赛主办方看来,赛事能够起到体育赋能示范带头作用,从而以赛事搭台,进一步拓展旅游内涵,丰富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振兴再启新航。据悉,相关方面还计划未来通过越野赛、智慧步道、研学活动、户外露营等赛事运营, 结合云丘山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体育+”产业生态链,让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金山银山”。
事实上,历经四届经验累积,目前云丘山越野赛已成为晋南地区最负盛名的赛事之一。赛事将地方中和文化、千年古村民俗、国家非物质遗产融合,充分展现“华夏源、在云丘”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探索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赛事点亮乡村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无论是甘肃漳县、宁夏沙湖还是山西云丘山,地方政府所看重的无疑就是“国家级赛事”这块金字招牌所能带给当地的具体提升作用。而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已经成为地方发展的根本性指导,这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对于“绿水青山”又有很好促进、宣传作用的体育比赛未来的路无疑将更为宽广。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场馆的兴建过程中,相关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越雷池一步”。事实上,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前提下没有什么人、什么项目是特殊的。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就在其官网上刊发《国家部门联合公布2021年全国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情况》,文中透露: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累计关停球场259个,占全部球场的37.6%。下一步,国家11部门将以更坚决的态度、更严格的要求、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坚决刹住球场违法滥建之风。对于新发现的严重问题球场,将督促地方政府按照“零容忍”态度,坚决予以取缔,并按照“一案双查”工作要求,严厉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应该说,被国家有关部门关停的高尔夫球场中有不少是打着“体育公园”的幌子,行高尔夫球场之实。在此前国家部委公布的已取缔的高尔夫球场名单中,就不乏:北京庄户体育公园高尔夫球场、浙江舟山市朱家尖海岛体育公园高尔夫球场、江西赣州市体育公园高尔夫球场,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违法滥建的产物。它们的出现和存在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中强调: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充分认识到稳住经济大盘是当前国之大事、要事、紧迫之事,深刻理解确保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极端重要性。此外要坚定不移、慎终如始地抓好体育领域疫情防控,坚决执行“动态清零”的防疫工作总方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行业指导、监督责任,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抓好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对体育赛事活动、运动队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督促体育行业从业者、消费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接受属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同时确保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