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头小将离奇倒毙河边(鹰击长空:中美混合团

实况足球 2025-06-02 00:39www.tiyut.com体育运动

中美混合团的崛起

在二战的硝烟中,1943年10月,国民空军与美方共同组建了一支特殊的力量——中美混合团。该团以美国代训的第1、第3、第5大队为基础,由美方司令摩斯上校和中方副司令蒋翼辅中校共同领导。

中美混合团隶属第14航空队指挥体系,其飞机统一涂画“”标志。其中,第1大队为中型轰炸机大队,第3大队和第5大队则是战斗力强大的战斗机大队。每一支大队都由中美双方的优秀飞行员共同组成,他们共同训练、共同战斗。

当时的中美混合团不仅装备了先进的轰炸机,如B-25D、G、H、J型轰炸机,还有P-40K、P-40M、N和P-51B、C、D等型号的战斗机。这些战机在当时都是顶尖的存在,尤其是P-51型战斗机,其性能远优于日军在中国战场所使用的任何机种。

中美混合团的建立不仅是中国空军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中美两国在二战中深厚友谊的见证。混合团的飞行员们不仅在作战中紧密合作,他们在生活中的相处也十分融洽。美国飞行员们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尊重态度给中国飞行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任第3大队第7中队飞行员的汪梦泉回忆说:“我们与美国队员除了作战时要密切合作外,生活上相处的也不错。”

在成立之初,中美混合团就接到了重要的作战任务。其中最著名的是“奇袭海口”之役。在这次任务中,中美混合团凭借精准的敌情判断和出色的战斗技巧,成功地对海南岛的日军机场进行了一次空袭。这次空袭不仅展示了中美混合团的战斗力,也帮助他们在战场上建立了威望。

时任第3大队第7中队上尉中队长的徐华江对这次战斗有着深刻的记忆。他详细记录了敌情判断,并带领中队参与了战斗。他的战斗日记中详细描述了日军的机场布局、高射炮火的位置等信息,这些都为他们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战斗中,中美混合团的飞行员们展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他们紧密合作,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这场战斗是中美混合团的一次重要胜利,也是他们在二战中的一次辉煌表现。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美混合团是二战期间中国空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存在不仅提高了中国空军的战斗力,也展现了中美两国的深厚友谊。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晚年徐华江在台湾口述抗战历史

攻击行动突然展开,我见到前方一座水塔,立即开始射击。击损后,我转向机场南方,瞄准了停放的四五架中岛式敌机,开火后,敌机爆炸,浓烟弥漫。我的机身几乎冲入浓烟中,为避免意外,我迅速拉升机身。这是奇袭海南岛的一幕,抗战时期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历历在目。

打击突如其来,许多日机尚未升空迎战,满身带火的日军飞行员纷纷跳机逃生,地勤人员飞奔逃离现场。整个琼山机场陷入火海,被击中的弹药库烈焰冲天。这场战斗极为成功,据事后查证,中美双方在空击落战机十架、轰炸机一架,地面摧毁战斗机十八架、轰炸机两架。第7中队虽有少数几架P-40轻微受损,但大部分飞机安然无恙。第8中队和第14航空队同样没有损失,然而第8中队的两架飞机在南宁、桂林机场降落时发生意外翻滚,幸运的是飞行员均安全无恙。

次日召开检讨会时,第7中队的美方队长瑞德与中方队长徐华江相扬队友的英勇表现。瑞德曾反复提醒中方队员谨慎作战,然而在一次战斗中他却多次冒险开火。当被问及为何能多攻击两次时,全场忍不住发出笑声。瑞德后来晋升为中美混合团第3大队大队长,但在一次作战返航途中因油量耗尽跳伞身亡。

在奋勇搏击河南战场的岁月中,第14航空队面临了重大挑战。当获悉华北日军调动人马修复黄河铁桥可能发动局部攻势时,中美双方积极筹备应对。经过多次协商,决定调用轰炸机三十六架、战斗机一百二十架、照相侦察机两架应对豫中战事。在长达数月的战斗中,对黄河铁桥的轰炸被视为关键任务。其中一次战斗中,中美混合团的一名飞行员以机智的行动成功炸毁了铁桥的一部分。然而战斗也有巨大的牺牲,一些机组人员在战斗中英勇捐躯。

尽管战争中的战果难以细致统计,但从中仍可瞥见战争的惨烈与正义的力量。正如一位日军参谋所言,中美空军的轰炸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伊河流域,P-40战斗机携挂精准打击卡车、炮车、骑兵等显著目标,这里被飞行员戏称为日军的“路”。然而战争也有其残酷的一面,令徐华江悲痛的是在一次出击中,他的战友张乐民在空战中被击落牺牲。翱翔天际的雄鹰:中国空军留美归国飞行员英勇抗战纪实

在历史的画卷中,有一群人,他们跨越重洋,留美深造后投身军旅,成为抗日战场上的英勇飞行员。他们是中国空军留美归国飞行员,是翱翔在湘鄂上空的雄鹰。

回溯到1944年,当长沙失守,衡阳的得失成为抗日正面战场的焦点。周至柔、陈纳德领导的中美混合团主力,协助第九战区作战,并与第14航空队联合行动。在这关键的时刻,留美飞行员们展现出了他们的英勇无畏。

汪梦泉回忆道,7月23日,他们大队出动21架战机,掩护B-25轰炸机前往湖南羊楼司车站及附近仓库进行轰炸任务。在返航途中,遭遇数十架日机拦截,双方展开激烈空战,成功击落敌机10架。

白螺矶机场作为日军航空前进基地,第5大队美方作战官丹宁中校策划了一场奇袭。他们先以部分战机消耗日机油量,然后主力飞往白螺矶机场上空进行对地攻击。丹宁的计划成功实施,给日军带来了沉重打击。

参与奇袭的中队长奥斯达回忆道,7月24日早晨,他带领22架战机从芷江起飞,采用低空飞行,躲避敌人侦查。经过长达250哩的飞行,他们成功对日军进行攻击,共摧毁了31架日机。几天后,奥斯达再度率队出征,日军空中实力受到重大打击。

随着战争的继续,中美混合团在空中找不到对手,但偶尔也会遭遇小麻烦。都凯牧作为第1大队第3中队飞行员,在一次轰炸任务中遭遇危险,幸好得到当地百姓的救助。他对人们的帮助深感感激,并分享了他在中美混合团中的心得:“无论中国人或美国人,都是生死与共的弟兄。”

这些留美飞行员们不仅在战场上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也在战后留下了宝贵的回忆。他们感谢那些在他们最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珍视中美两国青年并肩作战的友谊。他们的经历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传奇。

参考文献:

1. 徐华江《天马蹄痕我的战斗日记》,台北,高手专业出版社2010年版。

2. 《飞虎薪传中美混合团口述历史》,台北,“国防部”2015年编印。

3. 陈应明、廖新华著《中国空军抗日战史》,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Copyright © 2019-2025 www.tiyut.com 体育运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体育教育,体育器材,体育明星,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