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训练(几种训练方法的对比,让你秒懂
由国家羽毛球队专职康复师齐健倾心撰写,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众所周知,欲提升球技,球场外的力量训练不可或缺。许多球友在力量训练上付出了大量努力,却感觉对羽毛球技能的帮助有限,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力量训练需紧密贴合专项技能,避免偏离羽毛球的本质,沦为举重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今天,我们将对比分析几种训练方法,哪种方法更贴近羽毛球专项训练。
关于屈臂和颈后训练。在之前的肌电测试中,我们发现,在做杀球动作时,肱二头肌的做功很少,而肱三头肌的作用则更为显著。这说明肱三头肌在杀球动作中的发力更为关键。我们在提高杀球力量的练习时,应将更多精力放在颈后举这一训练上,以强化肱三头肌的力量。而屈臂训练对提升杀球的作用则相对较小。
关于后群的向心和离心训练。向心训练强调后群肌肉的逐渐缩短,而离心训练则注重后群肌肉在被拉长的过程中的力量表现。在羽毛球运动中,接吊球时的跨步动作主要体现了后群力量,这一过程是后群肌肉被拉长的过程,即离心收缩过程。我们应该通过脚勾球后有控制地回放(即伸直膝盖)的训练方式来提高接吊能力。而器材上的勾腿训练更适用于提高跑步时的“扒地力”,对于羽毛球场地较小的特点并不适用。
关于仰卧起做和平板支撑训练。羽毛球步伐中的转体动作对于球员来说至关重要。保持灵活的转体需要时刻将重心放在下腹肌上。击球时的转胯侧身以及蹬地转胯动作都需要强大的下腹肌支撑。平板支撑这一训练方式对下腹的刺激大于上腹,更适合羽毛球专项训练。而仰卧起坐主要锻炼上腹和中腹,对下腹肌的刺激不够强烈,因此在羽毛球专项训练中显得不够贴近。
没有不好的训练动作,只有不好的训练思想。一切动作都是为实现训练目标服务的。在此提醒大家,在力量训练中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力量转化为专项能力。毕竟,我们一直致力于精细化、高效化的训练,而非粗线条的盲目练习。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