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为什么叫五大洲(五大洲,还是七大洲?呃
世界的五大洲与七大洲:从古代到现代的地理演变
地球,这颗被蔚蓝海洋覆盖的星球,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的演进,离不开对世界的与认知。从古代到现代,人类对于大陆的认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球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五大洲”和“七大洲”的划分,成为人们对世界陆地的主要划分方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这背后的故事。
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被海洋覆盖,而人类则生活在剩下的陆地上。这些陆地部分,我们通常称之为“洲”。地质和地理上的洲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地质学上,洲包括陆地及其周围的海底部分;而在地理学中,洲是由海洋或其他自然边界完全或几乎完全与其他陆地隔离的相连的陆地。我们常说的洲,主要是指后者。
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常被告知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这主要是基于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世界图景。在此之前,人类的地理观念有着诸多不同的阶段。
在古代中国,人们生活的世界被称作“天下”。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四周称为北狄、南蛮、东夷、西戎,并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中心大陆,四周环绕着北海、南海、东海和西海。这种观念在《四海总图》等古代地图中得到了体现。古代佛教中的宇宙观也将世界分为四大部洲: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和南瞻部洲。这种观念对《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游记》中的四大部洲的开篇便是佛教与中国神话的结合产物。可以说中国古代地图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自我中心的视角,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观念逐渐改变。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世纪之前欧洲的主要地图被称为“T-O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将世界分为三部分或三叶草分别代表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这反映出古代欧洲人眼中世界是由这三个大洲构成的一种观点当然这一认知是在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的视角限制了当时人类对大陆的了解和划分方式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欧亚非相对于美洲被称为旧大陆新的世界图景下人类开始对大陆进行新的建构五大洲和七大洲就是对世界陆地进行划分的两种方案之一五大洲方案中包括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而南极洲则根据具体情况有时被单独划分有时被归入其他大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深入南极大陆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并逐渐成为世界和科考的重要场所之一总的来说五大洲和七大洲的划分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对世界陆地划分的两种主要方案这些划分方案反映了人类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演变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欧亚洲”与神秘的“世界岛”
在地理的语境中,“洲”与“大陆”虽同为continent,却含义微妙不同。大陆侧重于自然地理,指的是面积庞大的陆地;而洲则更多地涉及地缘政治,它不仅包括主体大陆,更包括周边岛屿乃至大陆架。
亚洲与欧洲,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是一大块连续的大陆,人们称之为“欧亚洲”。为何又要将其一分为二呢?这既因为广袤无垠的地理面积,又由于乌拉尔山两侧人文的显著差异。
有人将亚欧非三洲视为一个整体,称为“欧亚非洲”。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亚洲和非洲其实是紧密相连的,尽管非洲大陆有其相对独立性。
欧亚非洲的大陆部分(不包括英伦三岛、日本、马达加斯加及东南亚群岛)有一个引人入胜的称呼——“世界岛”。麦金德在其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中精彩地描述了这个概念,将亚欧非腹地称为“心脏地带”,并断言谁掌握了这一核心地带,谁就能掌控整个“世界岛”。
深色区域所代表的“心脏地带”或“枢纽地带”,是欧亚大陆的腹地,这里被誉为世界的核心。
至于洲的数量,存在多种分法。除了传统的四大洲(欧亚非洲、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外,还有六大洲的分法。其中一种是将欧亚大陆视为“欧亚洲”,再加上非洲、大洋洲、美洲、南极洲。另外一种是南北美洲合并称为美洲的方案。还有七大洲的划分方案,即将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分别列为各大洲。这一方案在欧洲(不包括东欧)、英语国家以及中国的地理教育中普遍采用。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以及日本则更倾向于六大洲的划分方案。
无论哪种划分方式,“欧亚洲”和神秘的“世界岛”都是地理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亚洲”不仅是自然地理的连续体,更是人文历史交织的象征。“世界岛”则展现了全球地理格局的核心位置,引发了无数地缘政治的遐想。这些概念不仅反映了地理学的丰富多样性,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系头条号「大地理馆」独家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抓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