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新书发布会(柴静的《看见》是写给记者的经
回忆中的《看见》:央视与柴静的真实写照
在柴静的新书发布会上,白岩松被问及央视的工作情况,他坦然地说:“我很喜欢在央视的工作。”这一言论打破了人们对央视的刻板印象,仿佛这个媒体巨头被“妖魔化”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总是觉得央视的人都在委曲求全,在政治与真相、谎言与良心之间挣扎。或许这是真实的,但我们可能只看到央视形象在虚假中逐渐膨胀,而忽视了那些真实的人。
在央视的大厦里,不仅有光鲜亮丽的主持人,更有无数幕后默默工作的小人物。他们是央视的“非人”——被政治与谎言所伤害,有的选择同流合污,有的则努力挣扎求存。柴静的《看见》为我们展现了这些人的生活。书中,她不仅描述了自己的同事,还记录了曾经的采访对象。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人情味,让人感受到央视背后的真实。
当我们妖魔化央视时,往往只关注节目和少数主持人,却忘记了每个节目的诞生都离不开幕后的工作人员。柴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的同事,让人们不禁对央视的憎恶有所减轻。
书中还记录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双城创伤”中的一幕。柴静在节目结束时,轻轻帮男孩擦去眼泪,这个镜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质疑这是否是“表演性主持”,但在我看来,这更多是一种下意识的善良。在面对摄像机时,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表演,这种表演主观性可能会损害节目的真实性,引发争议也是难免的。
我喜欢柴静主持的节目,也喜欢她这本真实自然的书。她的文字简洁干净,有种天然的简洁与形象。很多人认为她过于装腔作势,过于感性,但我欣赏她的真实和对小人物的关注。她在采访时的努力让人深感敬佩。看她的节目,仿佛不是看电视,而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她的体验。
《看见》不仅是一本关于记者行业的书,也是关于成长的回忆。如果你是一名记者或有志于从事记者行业的人,你可以从中读到柴静多年的挫折与经验;如果你是一名粉丝读者,你可以看到柴静从文艺女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文艺女青年的历程;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读者,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回忆、反省与回望。
正如她在书中开篇所写:“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她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明白一些道理,并勤勉地记录下来,告诉我们她是如何成长的。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与蜕变,也看到了央视背后的真实与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