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当心!总是犯困,或是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许多小伙伴可能开始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疲惫感,仿佛身体被冬眠的困倦所笼罩。哈欠不断,精神不振,似乎无法适应春天的节奏。对于这种现象,现代医学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冬季的寒冷气候对皮肤毛细血管产生刺激,造成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这使得大脑的血流量相对增加,供血供氧充足,人们不易出现犯困、乏力的现象。而春天来临时,随着天气转暖,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大脑组织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的状态,导致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人体便容易出现困倦、疲乏等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春困、春乏是随着季节变化而来的正常现象,但如果这种症状持续存在,过于频繁,就需要我们警惕是否是病态的表现。
要自我排除生理性原因。是否常常熬夜?熬夜会导致身体各脏器功能下降,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发精神疲劳、乏力、犯困等症状。天气变暖后,是否有频繁且过量的户外运动?适当的锻炼有益健康,但过度运动会使身体能量大量消耗,出现机能抑制,导致极度疲劳和无力感。是否过度疲劳?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都会消耗大量能量和氧气,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导致身体出现乏力、困倦等症状。
除了生理性原因,还需要警惕是否有抑郁症的可能。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昏昏欲睡等躯体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积极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要考虑是否有全身性疾病的存在。有基础疾病的人如果困乏加重,应积极就医。一些疾病如严重贫血、心血管疾病、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常常出现乏力、困倦的现象。如果困倦、乏力等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进行必要检查,找到确切病因后积极治疗。
春天的困乏可能是身体适应季节变化的正常反应,但也有可能是疾病的症状。要参考自身病史,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病因。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为避免误诊和漏诊,如果困乏症状严重且调整无改善,应及时就医。